近日,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,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,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、周六、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等。
近年来,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已经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社会性问题,但无论是从源头上控制,还在对未成年人的引导教育上,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。
对于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,并非说一定不行,而是要控制在合理的、健康的范围内。因为未成年人心智不够成熟,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自律意识,他们很容易受到网络游戏的吸引,进而沉溺其中。这其中,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,但为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企业,扮演的角色和造成的影响是极为关键的。
此次,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的有关通知,正好是在这些源头上的游戏企业筑起了一道坝, 让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未成年用户受到硬约束,不失为有效之策。
其实早在2019年11月,国务院出台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—2030年)》,文件中有一条就明确指出,要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,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,有关部门应严格执行,发挥监管作用,净化网络游戏空间,认真落实“网络保护”专章,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。
限制未成年人网游时间,只是迈出了网络保护的第一步。但真正要解决未成年人网游沉迷问题,需要家庭、学校、企业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,形成治理合力。
从以往的网瘾少年案例来看,发生网瘾少年的家庭往往是在三四线城市,甚至很多还是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儿童。父母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,导致极少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,也没有太多的经济实力满足孩子一些业余爱好。而网游的出现,刚好填补了这些孩子的精神空虚,时间一久往往容易成瘾。
因此,家庭应该作为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“第一道防线”,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,并积极地引导其参加各种体育运动,让其业余生活更加丰富;而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,要让学生认识到网游的危害,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价值观;相关游戏企业则要在技术上查漏补缺,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。
只有多方把劲往一处使,才能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。
限制未成年人网游时间,只是迈出了网络保护的第一步。但真正要解决未成年人网游沉迷问题,需要家庭、学校、企业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,形成治理合力。
(胡建国)